很多人说吃了太多中国菜后感到不舒服,于是就有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感觉:中餐馆综合症。
吃完中式自助餐后出现的疲劳和头痛是味精引起的,还是仅仅是因为吃了太多的食物——通常是用重油煎的——在同一场合?
什么是中国餐馆综合症?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用来描述人们吃了某些亚洲食物后的不适感觉。中国菜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味精还是经常被认为是导致中国餐馆综合症的罪魁祸首几十年来的许多研究都未能证实“正常”量的味精会导致所谓的效果。
虽然大家都知道,西方廉价自助餐上的“中国菜”和正宗的中国菜不太像,但无论是正宗的还是美式的,通常都含有大量的味精。
许多西方人已经不再吃中国食物了,因为他们后来的感觉。是的,中国食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味精,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味精被添加到许多西方国家日常消费的加工食品中。
中餐馆综合症的症状
人们有时会在多吃了一次中式自助餐后报告以下症状:
- 嗜睡(疲劳)
- 头痛(全)
- 出汗
- 极度口渴
- 胸痛和胸闷
- 泛红的脸
中国餐馆综合症是真的吗?
虽然很多人指责味精,但食品添加剂味精的倡导者声称,人们普遍感到不舒服是因为他们在中国的自助餐上吃得太多,通常是用重油油炸的廉价而难以消化的食物。
实际上,所谓的“中餐馆综合症”可能是由于吃了过多的盐(味精是一种盐),同时又吃了过多的通常不贵的食物。
那些认为自己对味精过敏的人,在吃了午餐肉或通常含有味精的大众品牌汤后,几乎从来不会说自己有同样的头痛。那些声称对味精敏感的人在食用其他谷氨酸时很少表现出问题。谷氨酸自然存在于活细胞中,有助于给鸡蛋、西红柿甚至是锋利的奶酪带来独特的味道。
直到西方对味精的认识和反对有所增加,大多数美国食品公司才悄悄在从汤到沙拉酱的所有食品中添加味精。现在消费者更注重标签了,味精仍在使用,但通常隐藏在不同的名称下,如“自溶酵母提取物”和“水解蛋白”。
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中,71名志愿者被给予了真正的味精药片和安慰剂的混合物,这些志愿者确信他们对味精敏感。服用了真正的味精的受试者报告没有不良反应,而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报告的症状与他们吃了中国食物后的症状相同。
味精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使食物味道更诱人来增加食欲,并影响人体自然的食欲抑制系统,因此中餐馆综合症的症状可能只是吃得过多的结果!直到离开餐馆后你才意识到你吃得太多了。
味精是什么?
谷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的氨基酸,从蔬菜、肉类到母乳。味精是由谷氨酸发酵而成的钠盐。寿司海带(紫菜)、帕尔马干酪、蘑菇,甚至西红柿的独特味道都来自于高水平的天然谷氨酸。
味精经常被误解为防腐剂,然而,它实际上是一种盐,可以使食物中的味道更圆润和平衡。虽然谷氨酸不是实验室生产的,而且确实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当它以味精的形式作为食品添加剂时,消耗的数量是不自然的。味精本质上是一种经过加工、浓缩的味精,它使某些食物最初变得美味,然后再添加到相同的食物中。
味精的支持者声称,身体无法区分味精和天然产生的谷氨酸。其他人则担心过量的这种“天然”化合物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也许不公平的是,味精通常与中国食物联系在一起。但味精实际上是1907年由东京大学的一位日本教授发现的。他给味精产生的美味命名鲜味。2002年,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舌头上确实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器来接收谷氨酸产生的美味感觉,并正式添加了这种感受器鲜味(咸的)作为与甜、咸、酸、苦一起的第五种味道。
如今,味精在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和印度被大量添加到食品和零食中东南亚。味精不仅出现在亚洲许多7- 11便利店的食品中;高档餐厅通常依靠它。甚至大多数受欢迎的西方品牌也在肉类、酱料和加工食品中使用增味剂。
味精安全吗?
关于味精安全性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使其成为历史上被研究最多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尽管世界上至少60%的亚洲人每天都有目的地消费味精,但在西方,这个首字母缩略词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肮脏的三个字母的词。西方人愿意花更多钱购买声称不含味精的宠物食品,而亚洲人则购买五磅装的粉状物质,并在尽可能多的盘子里撒上味精!
自1959年以来,人们对味精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最终导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欧盟、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将味精列为安全的食品成分。欧盟的另一项研究宣布味精被证明对婴儿和孕妇都是安全的。
通常情况下,许多进行的研究都是由大型食品组织赞助的——要么是直接赞助,要么是通过游说——这些组织把味精作为一种廉价的方式,以在口味上胜过竞争对手。
2008年,一项中美研究人员的合作将味精与肥胖联系在一起,然而,2010年中国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一发现。后来有人提出,食物中增加的味道会让人暴饮暴食,而味精引起的口渴通常会被啤酒或含糖饮料缓解,从而导致体重增加。毕竟味精是一种盐。
另一方面,日本——味精的人均消费大国——号称世界上最长的预期寿命和最低的肥胖率!
尽管氯化钠(食盐)并非总是天然来源,但它仍然被广泛接受。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而心脏病是世界上死亡的主要原因。味精实际上含有的有害钠比食盐少三倍,而且烹饪时味精比盐更少。
亚洲人不吃味精
当我让一个卖面条的进来泰国清迈当我问他为什么在食物中使用味精时,他只是简单地回答:“因为我不得不。”换句话说,他的所有竞争对手都在使用味精来提高食物的风味,他也被迫这么做来竞争。味精是最常见的亚洲街头小吃,但你可以试着让厨师不要加。
一些有机咖啡馆和餐馆的老板抓住了西方反味精的趋势,现在用“无味精”的标语来吸引健康意识背包旅行者。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食物不含味精。即使他们没有特意在菜肴中添加味精,但他们用于烹饪的许多配料和调味料(如酱油、蚝油和豆腐)已经含有味精。
味精在亚洲食物中常被用来代替盐。就连餐馆餐桌上的盐瓶,尤其是酱油,都含有味精。看到的:旅行者经常问的关于亚洲食物的10个问题。
尽管味精有时会被指责为常见的许多旅行者都经历过的旅行者腹泻在美国,TD最常由食物处理不当和细菌引起。
西餐中的味精
不要以为味精只在亚洲食品中使用。许多西方小吃、罐头食品、酱料、熟肉和汤中都含有味精作为增味剂。如果你吃过金宝汤,你肯定吃过味精。
在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味精在食品标签上显示为“E621”。在美国,“MSG”这个缩写词是不允许出现在食品标签上的;食品制造商必须将这种添加剂标注为“味精”,并将其列为一种不属于“调味料和香料”的额外成分。
那些真正认为自己对味精过敏的人很可能也对谷氨酸及其盐过敏。谷氨酸可存在于下列食品中:
- 水解植物蛋白
- 自溶酵母
- 水解酵母
- 酵母提取物
- 大豆提取物
- 分离蛋白
- 水解蛋白质。
水解蛋白是通过化学方式分解为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可形成游离谷氨酸。游离的谷氨酸会与食物中已经存在的钠结合,产生味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法律就不要求食品标明含有味精。
从技术上讲,食品制造商可以添加任何上述成分,让味精自然形成,而无需将其列为添加成分!即使是针对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的“天然”品牌也经常使用这些味精之友。
有趣的是,味精单独食用时,如果没有食物添加,味道会很不舒服!
味精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有争议。